【on.cc東網專訊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今日(14日)討論《2023年院舍法例(雜項修訂)條例》新規定實施進度。有議員批評當局文件對於巡查次數的敍述「乜嘢細數都沒,都唔知佢講緊乜」。當局指過去5年平均每年都發出約百多張警告信,檢控而成功定罪者有100宗。另有議員擔心規定最低人均居住面積時,有被照顧者需要搬走的情況,當局指現時提供的過度期長達8年至2034年,認為已是非常鬆動。對於相關面積規定,修例後不是變得極度奢華,但至少「一邊牆落到床」。
文件指過去5年,牌照處每年平均巡查院舍約8,000次,絕大部分院舍均接受牌照處的意見,並會盡快糾正違規情況。議員田北辰批評相關內容「幾虛」,「乜嘢細數都沒,都唔知佢講緊乜」。他關注實際上有多少違規個案及檢控;有多少院舍不接受建議;「會盡快糾正」即期限為多久等。
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,相關檢控數字網上有公開。社會福利署副署長(行政)關淑儀補充,過去5年平均每年都發出約百多張警告信;過去5年檢控而成功定罪者有100宗。她指若院舍不遵守警告信內容,當局會發出糾正指示或作出檢控,當局亦會有跟進巡查。
議員譚岳衡認為規定最低人均居住面積時,或導致院舍宿位減少,有被照顧者需要搬走的情況,關注政府如何取得平衡。何啟明指現時提供的過度期長達8年,直至2034年,認為已是非常鬆動。對於相關面積規定,他指修例後不是變得極度奢華,但至少「一邊牆落到床」。關淑儀補充,修訂法例時有4百多間院舍未符合標準,現時只有389間未符合,當中393間有計劃逐步縮減宿位;4間暫無計劃;2間打算結業。
社福界議員狄志遠關注2035年約有5,000個宿位減少,當局會如何平衡供求。他又認為對於私人院舍減少宿位都導致成本上升,關注政府有何措施協助因而未能負擔院舍費用的家庭。
何啟明回應指香港境內的宿位仍有盈餘,亦可選擇到大灣區尋求更好安排。他又指現時統一評估不會審查資產,即使是「香港首富」,只要身體夠差亦可入住院舍。他續稱,如相關家庭符合相關條件,亦可選擇申請綜援入住院舍。
【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】